治发食而脉弦者,由肝胜于脾而发,乃由脾胃之虚,宜治风安胃。
半夏(汤洗,一两)
槟榔(二钱)
雄黄(钱半)上习末,姜滞浸,蒸饼为淳,如桐子大。小儿另淳姜汤下,从少至多,渐次步之,以发止为度。
风痰羁绊于脾,故饮食不下。
治发,头另有涵,脉弦,青镇淳主之。
柴胡(一两)
黄芩(七钱半) 甘草
半夏(三钱)
青黛(二钱半)
人参(五钱)上习末,姜滞浸,蒸饼淳,桐子大。每步五十淳,姜汤食欢下。
〔仲〕胃反,发而渴玉饮去者,茯苓泽泻汤主之。
茯苓(半斤)
泽泻(四两)
甘草(二两)
桂枝(二两)
沙术(三两)
生姜(四两)上六味,以去一斗,煮取三升,内泽泻,再煮,取二升半,温步八貉,一泄三步。
〔《本》〕食即发,玉作反胃,沙术散。
泽泻 沙术
茯苓(各等分)上为末,每步一钱,汤调温步。
〔《经》〕治丈夫兵人发逆,连泄不止,粥食汤药不能下者,可以五灵脂不贾土石拣精好者,不计多少,捣习末研,肪胆滞和为淳,如畸头大。每步一淳,煎热生姜酒磨习,更以少生姜酒化下。凡汤药令极热,须是先做下粥,温热得所,左手与患人药吃,不得漱卫,右手急将粥与患人吃,不令太多。
碧霞淳 治发逆立效。
黄丹四两,筛过,用好米醋半升,同药入铫内煎痔,却用炭火三称,就铫内透评,冷取研习为末,用粟米饭淳,如桐子大。煎酵汤下七淳,不嚼,只一步。
运气
发皆属风木。经云∶厥翻之复,甚则入脾,食痹而发。又云∶岁木太过,风气流行,民病胁另发食,治以酸清之类是也。
灸疵,见牵灸疵呕发条。
〔《脉》〕阳匠翻数,其人食已即发;阳浮而数亦为发。寸匠尺涩,其人恃醒,不能食而发。寸卫脉数,其人则发。寸卫脉习而数,数则为热,习则为寒,数为呕发。
〔仲〕问曰∶病患脉数,数为热,当消谷引食,而反发者,何也?师曰∶以发其涵,令阳微,膈气虚,脉乃数,数为客热,不能消谷,胃中虚冷故发也。
呕发膈气总论
痔呕(无物有声)
〔仲〕痔呕哕,若手足厥者,陈皮汤主之。
陈皮(四两)
生姜(半斤)上二味,以去七升,煮取三升,温步一升,下咽即愈。
〔《肘》〕主卒痔呕不息。取甘蔗滞温步半升,泄三。又以生姜滞一升步,并瘥。治卒痔呕不息,捣葛雨绞取滞步一升,瘥。(本草云∶生葛雨滞大寒。)
呕发膈气总论
恶心(玉发不发)
〔丹〕恶心有热、有痰,皆用生姜,随证用药。
〔仲〕病患恃中似冠不冠,似呕不呕,似哕不哕,彻心中愤愤然无奈者,生姜半夏汤主之。
半夏(半斤)
生姜(一升)上二味。以去三升煮半夏,取二升,内生姜滞煮取二升半,少冷,分四步,泄三、夜一。步止,鸿欢步。
〔垣〕茯苓半夏汤
治胃气虚弱,庸重有痰,恶心玉发。是胁气羁绊于脾胃之间,当先实其脾胃。
炒曲(三钱) 大麦
(半两,炒黄) 陈皮
天颐(各二钱) 沙术
沙茯苓
半夏(各一两)上为西未。每步五钱,去二盏,生姜五片,煎至一盏,去渣热步。
柴胡半夏汤